球迷们都知道,新入选国家队的翟若云以3分球百步穿杨出名,可这届女篮亚洲杯上,她表现多少有点让人揪心——到现在为止,也就对战印尼那场投了7个三分,进了4个,看着数据还行,仔细一琢磨味儿不对。平时看她训练,那三分球跟长了眼睛似的,不管多远多挤,抬手就有,怎么到了正式比赛就打折扣了?凑近了看比赛录像才发现,这姑娘接球那会儿可太遭罪了——对手就跟贴膏药似的,她往左挪半步,防守的跟着左;她往右跨一步,人家立马贴右边,有时候俩防守队员左右包夹,球还没举过头顶就被干扰了。
就说打新西兰那场,有个镜头特别明显。翟若云从底角慢慢溜出来,队友一挡拆,她好不容易跑出个空当,手刚抬起来准备投,对方直接扑过来俩人,一个封她投篮路线,一个断她传球路线,逼得她只能把球传出去。这时候要是有个队友及时过来挡拆,帮她扛一下防守压力,以她平时训练那手感,这球指定稳稳进筐。我当时看直播都替她着急,那机会要换了王牌射手,早响了。
其实队里张子宇在内线可顶事了,好几次她往篮下一站,对方得派两三个防守队员盯着,这就给外线腾了不少空间。可问题就出在这儿——外线球员能不能抓住这机会?挡拆的时机对不对?翟若云跑出来的空当,队友有没有及时把球传到位?打个比方,就像炒菜,锅铲(翟若云)有了,火候(机会)也有了,可油盐酱醋(队友配合)没放到位,菜的味道自然差那么点。
现在的问题不是翟若云能力不行,是战术执行还不够顺溜。国家队最近几场比赛,翟若云的无球跑动明显比以前多了,可挡拆的质量还是差点意思,有时候队友挡拆慢了半拍,有时候她跑位稍微早了点,俩人不搭拍,机会就这么溜了。我翻了翻前几场的技术统计,翟若云的三分出手里有60%是在被干扰下投的,这数据搁职业联赛里都算高的,更别说亚洲杯这种级别的比赛了。
说句实在的,女篮亚洲杯竞争本来就激烈,各队对翟若云这种有特点的球员肯定重点研究。防守策略都是提前布置好的,她被贴防太正常了。关键是怎么破这个局——要么队友的挡拆更坚决,要么她自己能找到更多得分手段,比如突破分球,或者中距离投篮。不过话说回来,她才刚进国家队没多久,磨合需要时间,教练组肯定也在调整战术。上一场赛后发布会,主教练还特意提了翟若云,说她训练时三分命中率能稳定在50%以上,就是比赛中还没完全释放。
再想想,翟若云才22岁,这年纪在女篮里算年轻球员,有冲劲儿也有提升空间。国家队现在需要的是给她时间适应国际比赛的节奏,队友们也需要多跟她跑战术,把挡拆练成肌肉记忆。下一场比赛,要是教练能多安排点针对翟若云的挡拆战术,队友们能把配合练得更熟,她那三分球绝对能找回来。到时候说不定能看到她站在三分线外,接球、起跳、出手,唰唰唰连中好几个,看得观众直拍大腿。
说到底,篮球是团队运动,一个人再强也得靠队友兜底。翟若云有天赋,这是好事儿,但把天赋转化成赛场表现,还得靠全队一起打磨。咱们球迷也别急,给年轻球员点成长时间,说不定下一场就能看到惊喜。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长宏网配资-在线配资论坛-配资网哪个-配资平台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