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天,孩子上幼儿园大班不用交保育费了!” 这则消息近日在家长群体中引发热议。2025 年 8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明确从秋季学期起,全国幼儿园大班适龄儿童将免除保育教育费。这项预计惠及 1200 万人的政策,不仅是 200 亿元财政投入的 “真金白银”,更是国家为减轻家庭教育负担、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的重要一步。
一张 “全覆盖” 的民生保障网此次免保育教育费政策,最鲜明的特点是 “无差别覆盖”。无论是公办幼儿园还是民办幼儿园,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只要是幼儿园大班适龄儿童,都能平等享受政策红利。这意味着,农村地区的孩子不会因地域差异被排除在外,民办园的家庭也能和公办园家庭一样,切实感受到教育支出的减少。
财政部副部长郭婷婷介绍,保育教育费在家庭学前教育总支出中占比不低,免除这部分费用后,家庭负担将得到有效缓解。仅今年秋季一个学期,全国家庭就能减少 200 亿元支出;若按明年一整年计算,这一数字将达到 400 亿元。对许多中低收入家庭而言,这笔 “减负款” 或许能转化为孩子的绘本、玩具,或是家庭的其他生活开支,让教育消费回归理性。
展开剩余68%财政 “托底”:中央与地方的协同发力政策的落地,离不开坚实的财政支撑。此次免保育教育费的补助资金,采用 “中央拿大头、地方作配套” 的分担机制,且明确对中西部地区予以倾斜。这一安排既考虑了不同地区的财力差异,也确保了政策在欠发达地区的顺利推行 —— 不会因地方财政压力而让政策 “打折扣”。
目前,中央财政承担的补助资金已在下达途中,地方政府也在抓紧制定细化方案。各省将结合实际,分类确定省内补助标准,确保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幼儿园,保障园所正常运转,更杜绝 “因经费问题拖欠教师工资” 的情况。这种 “钱随政策走、责任共分担” 的机制,让政策从纸面落到地面有了可靠保障。
精准施策:兼顾公平与办园活力民办幼儿园的处理方式,体现了政策的精细化考量。对于民办园,将参照当地同类型公办园的免除标准减免保育教育费,高出部分可按规定向家庭收取。同时,财政会根据在园儿童人数、实际收费水平等,对民办园因减免产生的收入缺口予以补助。
这一设计既保障了民办园孩子的权益,避免 “公办免、民办不免” 的不公平,也尊重了民办园的合理运营成本,防止 “一刀切” 式减免打击办园积极性。在公平与活力之间找到平衡点,才能让学前教育生态更健康。
托底保障: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政策的温度,更体现在对特殊群体的关注上。教育部明确,将把此次免保育教育费政策与已有的学前教育资助体系衔接,继续巩固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残疾儿童等群体的资助。后续还将研究建立统一的困难儿童资助政策,让 “兜底保障” 更精准。
从 2011 年建立学前教育资助体系,到如今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政策的演进轨迹清晰可见:从 “帮困” 到 “普惠”,从 “部分覆盖” 到 “全面推进”。这不仅是教育投入的增加,更是教育理念的升级 —— 让每个孩子都能公平享有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是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的生动注脚。
从幼儿园大班起步,逐步推开免费学前教育,这是一场 “渐进式改革”。它既考虑了国家财力的可持续性,也回应了千万家庭对 “教育减负” 的期盼。当 1200 万孩子的入园成本降低,当学前教育更趋普惠,我们或许能期待:未来的教育,不再是家庭的 “沉重负担”,而是每个孩子都能轻松拥抱的成长礼物。这,正是政策背后最深沉的民生关怀。
来源:取材网络
声明:推文基于更好更多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 方略研究院 观点和立场,如有疏漏及不足之处,请随时指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后台留言,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关注方略研究院,纵览全球教育研究(高校战略 / 学科建设 / 评价体系)前沿动态,解码教育决策新智慧!
互动话题:有什么想法或观点?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发布于:广东省长宏网配资-在线配资论坛-配资网哪个-配资平台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