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袭击卡塔尔之后,中东地区显现出难得的团结与合作:继9月14日阿拉伯-伊斯兰紧急峰会讨论建立阿拉伯军事联盟后,9月17日,沙特阿拉伯与巴基斯坦签署了一项防御协议,协议规定任何对其中一国的攻击将被视为对双方的攻击。
这些消息无疑引发了全世界的关注,因为巴基斯坦是伊斯兰世界唯一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外界普遍关心,这是否意味着巴基斯坦将对沙特提供“核保护伞”?对此,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沙特官员回应称:“这是一项涵盖所有军事手段的全面防御协议。”
这一不置可否的回答该如何解读?接下来,中东国家的军事合作将会有怎样的进展?会成为中国武器出口的新机遇吗?针对这些问题,观察者网连线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主任、中东问题专家孙德刚,请他基于数十年的地区观察,分析新协议签署及中东地区军事新合作对地区局势的影响。
【对话/观察者网 唐晓甫】
观察者网:长期以来,巴基斯坦的军队和沙特军方合作非常深入,甚至巴基斯坦军队会为沙特王室提供安全保障,但是这次协议无疑是进一步深化和规范了相关合作。这也引发了一个疑问,巴基斯坦会不会把自己的核保护伞扩展到沙特?以及巴基斯坦是否有能力为他国提供核保护伞?
展开剩余79%孙德刚:毫无疑问,双方是签了共同防御协议,但条款里只是明确“一方受攻即视为对另一方的攻击”,至于巴基斯坦是否要给沙特提供“核保护伞”,还真不好说,现在并没有定论。
我认为现在提供“核保护伞”的可能性不大,如果真走到这一步,首先就涉及巴基斯坦在沙特驻军、部署防空等系统的问题,这会使得技术层面和操作层面的复杂度快速提升。再说了,沙特最核心的安全伙伴是美国,美国会愿意看着沙特和巴基斯坦在这方面靠得更近吗?恐怕美国并不愿意,沙特也没法绕过美国要求巴基斯坦提供“核保护伞”。只要美国不同意,操作层面基本难以推进。
第二是时机问题,什么时候巴基斯坦才能给沙特撑“核保护伞”?也只有在沙特真切面临核威胁时,才可能做到。
巴基斯坦与沙特签署新的防御协议《联合早报》
观察者网:我们都知道在过去十多年中,沙特和伊朗为争夺地区主导权进行了持续的代理人战争乃至直接交锋。而最近以色列又直接利用空射弹道导弹空袭了卡塔尔这个中东著名的和谈之地。您认为这次沙特和巴基斯坦签署协议的主要考量是什么?虽然近期小萨勒曼和伊朗总统举行了会面,伊朗肯定还是有所准备,但是伊朗对于这种战略合作真的没有看法吗?
孙德刚:这次沙特和巴基斯坦签共同防御协议,根子还在海湾格局的变化。原先海合会里沙特、阿联酋、卡塔尔等国都觉得,安全追随美国、经济“向东看”搞平衡,自己就独善其身,成为中东动荡里的“和平绿洲”。但从现在看来,怕是难了。
卡塔尔在6月和9月两次挨打,就是对沙特的一记当头棒喝:就算追随美国,甚至成为中立国仍然不能独善其身,这说明美国的安全承诺不可信。于是,沙特和巴基斯坦签防务协定,其实就是希望实现防务“多元化”,不再把全部筹码压在美国身上。
巴基斯坦可以携带核弹头的“沙欣”弹道导弹
更直接的动因,我认为还是防范以色列可能采取的后续动作。内塔尼亚胡曾放话:谁“包庇”哈马斯等组织,以色列的打击就指向哪里,包括再度打击卡塔尔。这种表态让沙特切实感到威胁,所以这份协议更多是一项面向以色列威胁的预防性安排。
从伊朗角度来看,沙特和巴基斯坦两国签署新的共同防御协议这事不坏。沙特与巴基斯坦同为伊斯兰国家,结成共同防御有助于稀释美国影响,也能在现实层面牵制以色列,伊朗总体上是乐见其成的。
当然,伊朗更偏好在多边框架下一起合作,而不是把伊朗排除在外。它一直提倡推进“霍尔木兹和平倡议”,希望把巴基斯坦、海合会六国、伊朗乃至伊拉克都纳入区域合作共同体。就这个意义上,沙特—巴基斯坦这波“越顶外交”多少让伊朗有点失望。但总的说,沙特与巴基斯坦加强防务合作,对伊朗并非坏事,甚至符合其利益。
观察者网:在沙特和巴基斯坦签署协议之前,阿拉伯-伊斯兰紧急峰会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商讨如何应对以色列对多哈的空袭。根据媒体报道,为应对以色列的军事威胁,峰会正讨论建立一个阿拉伯军事联盟,这是数十年来最为严肃的地区军事一体化探索。在您看来,这个阿拉伯军事联盟组建的可能性有多大?您刚才也提到了美国因素,这是否意味着中东国家已经意识到安全问题不能再依靠美国,正开启安全自主和地区团结步伐?美国试图重建的中东安全秩序是否正在再次遭受挑战?
孙德刚:其实从上世纪80年代起,海合会和阿盟就一再抛出“阿拉伯联军”的设想,“9·11”之后还讲过“阿拉伯反恐联盟”,但最后基本都不了了之。无论海合会还是阿盟,都没能把多国军力真正做成一体化组织。症结就在谁来领衔这个“阿拉伯版北约”,各家出多少兵、出多大力?这些问题分歧太大。
至于阿盟会不会真形成一个军事同盟,取决于未来中东局势走向。如果局势继续恶化、以色列对更多阿拉伯/伊斯兰国家采取军事打击,不排除各国会加速推动军事一体化。如果落实的话,第一步大概率会从“快速反应部队”这种轻量化机制做起。可眼下看,这一组织还停留在概念层面,真要落地还得看局势怎么演变。
但它的意义就是在于打破美国在中东安全事务上的“独家垄断”。过去美国给阿拉伯盟友撑“保护伞”,但现在看来,美国失信的例子不少。比如2019年沙特炼油厂和油田遭胡塞武装袭击,全国石油生产能力短时间内腰斩,美国基本无动于衷;今年卡塔尔两次遇袭,美国也没给出关键支援。
随着中东冲突加剧并外溢,阿拉伯—伊斯兰国家更有动力谋求战略自主。能不能实现?还得取决于局势的进一步发展。
中东之战 巴基斯坦成了最大赢家发布于:上海市长宏网配资-在线配资论坛-配资网哪个-配资平台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