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现任财政部长贝森特在7月21日面对CNBC镜头,抛出一句赤裸裸的威胁:“中国是受制裁的伊朗石油和俄罗斯石油的大买家,我们可以开始讨论这个问题了。”
此时距离中美贸易“关税休战”到期仅剩10天,这位财长突然在谈判桌上甩出两张地缘政治牌:要求中国停止从俄伊购买石油。
耐人寻味的是,就在一个月前,特朗普还在社交媒体上“热情”喊话:“这下中国可以继续购买伊朗的石油了。希望未来他们也能从美国购买很多石油。”短短几周,白宫的态度从暗送秋波变成了赤裸威胁,戏剧性转变背后,是美国能源战略的进退失据。
关税牌失效后的新招数
贝森特这次的表态绝非临时起意。7月14日,特朗普就曾放话:如果50天内俄乌达不成和平协议,将对俄罗斯征收100%关税,并对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实施“二级制裁”。
仅仅一周时间过后,贝森特在采访中更明确地将矛头指向中国:任何购买受制裁俄罗斯石油的国家都将被征收高达100%的“二级关税”。
美国突然加码的背后,是一连串的挫败。2025年上半年,特朗普政府为打开中国能源市场连退三步:
取消部分能源出口限制、降低对华出口关税、简化贸易审批流程。美国页岩油产业为此新增780亿美元投资,较2024年增长23%。
结果呢?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5年1-6月,中国从美国进口原油仅1490万吨,占比从去年同期的4.2%下滑至3.7%。
同一时期,我国的国家能源集团就与沙特阿美签署了总价值超过2500亿美元的十年期原油供应协议。
我国知名高校教授辛强的分析一针见血:中国不可能允许美国把关税以外的问题硬塞进谈判。“北京会坚持贸易谈判必须聚焦贸易,不能被其他问题裹挟”。
当美国挥舞制裁大棒时,全球能源格局早已悄然重构。在今年上半年我国原油进口国的排行榜上,俄罗斯1.08亿吨稳居首位。
沙特7650万吨次席,伊拉克4280万吨第三,美国仅排第九。俄罗斯原油已占中国进口总量的27.3%,美国份额则可能跌破3%。
更让美国如坐针毡的是结算货币的变化。2025年第一季度,中俄能源贸易87%以人民币结算;中国与沙特、伊朗等中东产油国的非美元结算比例均超60%。
一条去美元化的能源贸易网络正在形成。毕竟从美国进口石油,有三大绝对无法避免的硬伤:从墨西哥湾到中国需45天海运,比中东多25天;美元结算汇率的风险也更高。
至于供应稳定性,更是远不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当运输成本、金融风险、地缘政治成为综合考量,单纯的关税威胁显得如此苍白。
制裁大棒为何抡不起来了
美国对俄伊的制裁本就漏洞百出。欧盟第18轮对俄制裁刚出台,就给自己留了后门:允许挪威、英国、美国等继续进口俄罗斯石油产品。
这种“只许州官放火”的双标,让制裁的威慑力大打折扣。中国能源安全战略的升级更让美国束手无策。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发电量首次超越火电,占比达36.7%。
电动汽车产销量突破430万辆,全球占比58%。能源转型专家预测:中国原油进口增速将明显放缓,2030年后达峰。这意味着中国在能源选择上拥有更大战略回旋空间。
中国能源研究院报告点明核心:能源安全不仅是供应稳定,还涉及价格风险、地缘政治风险和气候风险。当中国把能源安全网织得又密又牢时,美国的制裁牌自然成了纸老虎。
特朗普政府犯了个致命错误:误以为能源市场仍是卖方天下。国际能源署在《全球能源展望2025》中明确指出:全球能源贸易正从卖方主导转向买方主导。
手握最大能源进口量的中国,采购决策足以改变全球能源流向。贝森特的威胁暴露了美国的三重焦虑:
眼看着中国建立绕开美元的能源结算体系;自家页岩油找不到足够买家;传统盟友在能源领域各谋出路。
欧盟一边配合美国制裁俄罗斯,一边与中国贸易额冲到日均46亿欧元;沙特撇开美国签下中国2500亿大单。这种孤立处境下,100%关税威胁更像是困兽之斗。
北京的反制智慧
面对美方威胁,中国展现出四两拨千斤的外交智慧。当贝森特在CNBC侃侃而谈时,中国驻美大使馆发言人刘鹏宇早已亮明立场:
中美应秉持平等态度,尊重彼此关切。看似温和的表述,实则划出红线:谈贸易可以,干涉内政免谈。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回应更直接:“中方坚决反对任何非法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中国将根据自身国家利益,采取合理的能源保障措施”。没有激烈言辞,却字字千钧。
最精妙的反制在行动层面。就在贝森特发言次日,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宣布共建第三条跨境输油管道;中缅原油管道输送量提升20%。
这些布局让美国“二级制裁”的威胁如同拳头打在棉花上:中国能源进口渠道如此多元,封堵一两条根本无碍大局。
8月1日的关税休战大限步步逼近,华盛顿的焦虑肉眼可见。一边是贝森特在镜头前挥舞“二级关税”大棒,一边是特朗普曾低声下气表示“中国买伊朗石油是我的荣幸”。
这种前后矛盾,暴露了美国能源外交的战略混乱。当美国财长对CNBC声称“贸易处于良好状态”时,休斯顿能源咨询公司的数据正显示:
2025年美国对华原油出口增幅仅7%,远低于对欧洲的18%和对拉美的23%。历史的转折总是充满反讽。
二十年前,美国用航母为石油护航;二十年后,中国用多元供应网络和本币结算体系,让航母护航的石油失去了买家。贝森特那句“得谈谈”的威胁,在青岛港的油轮汽笛声中,显得格外苍白。能源安全的真谛,从来不是胁迫他国,而是筑牢自己的防线。
参考资料:
《美国财政部长竟威胁:中国买伊朗和俄罗斯石油,得谈谈》——观察者网
长宏网配资-在线配资论坛-配资网哪个-配资平台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